机械-绿色出版需要印企与出版社系统化驱动
1个印刷品的产生,犹如盖1栋楼。印刷企业是施工单位,出版社是设计者,供应商负责提供材料拆迁房子拆除补偿标准。印刷品质量是由材料供应商、出版社、印刷企业和质量监督单位共同保证的。在近日中国出版协会出版材料工作委员会举行的绿色出版研讨会上,北京市印刷工业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站长张亦的1席话形象地揭穿了绿色出版这个系统工程。与会者的讨论也印证了张亦的说法:要开动绿色出版列车,各环节要密切配合,构成完全的动力系统。
绿色工程谁做主 出版社主导性更强
去年8月,在中国出版协会支持下,出版材料工作委员会起草倡议书,在行业内发起了绿色出版、改变生活倡议活动。这次倡议活动正体现了绿色印刷工程的深化拓展由1开始的印刷企业积极申请绿色认证向出版社主动选择绿色出版过渡。绿色出版牵扯到出版社、印刷企业、材料供应商,其中出版社起主导作用,它首先要建立绿色出版理念,对原辅材料和印企进行把关。中国出版协会出版材料工作委员会常务副主任、中国轻工业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杨西京如是对《中国新闻出版报》记者说。
北京出版团体经管中心主任马宝玲讲述了绿色出版工作的发展轨迹出版社主动性越来越强,与印刷企业互动越来越深入。在最初,我们约请了北京华联印刷有限公司专业技术人员来团体作讲座,为我们普及绿色印刷知识。到2013年,我们将具有绿色印刷资质作为定点加工单位招投标条件之1。马宝玲介绍说,团体不但对定点印企进行质量培训,还与印企签署绿色印刷互信协议。付出总有收获。从销售反馈信息看,有绿色印刷标识的图书逐渐被广大读者认同,市场接受度更高。因此,除在教材、少儿读物方面大力推动绿色印刷之外,团体部分旅游、社科类图书等也会选择绿色印刷。
截至目前,外研社在全国有60多家合作印企,取得绿色印刷认证资质的占比近60%。2013年外研社累计生产图书1亿多册,其中超过70%以上的图书在绿色印企生产。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材料部副主任马建利说,除掌控好纸张、印刷环节外,外研社还力争从源头为绿色印刷做好铺垫,通过与设计部门沟通,减少覆膜、UV等污染较高工艺的使用。
按需印刷与数字出版也是出版社践行绿色出版的重要方式。我社图书具有品种多、单品种印量小的特点生猪养殖可以强拆吗,低于1500册印量的图书品种约占比20%。对这些有市场需求的短版图书,按需印刷提供了可延续发展、减少浪费的解决方案,2013年我们按需印刷生产了200多种图书,更尝试了异地印刷、异地物流,降落了出版社整体本钱。法律出版社印务部主任张宇东如是说。
关注资质更关注质量 考验印企也考验出版社
具有绿色印刷资质已成为印刷企业获得客户青睐的重要砝码。随着获得认证企业的增多,出版社可选择的空间也越来越大,其关注的焦点则转移到印企的产品质量上。外研社对印刷厂实行评级制,评级结果对印企下1年承印量有影响。今年我们修订了评级办法,对具有绿色印刷资质的企业进行加分的同时,将产品质量不达标的情况列为事故,实行减分。马建利说,为保证产品质量,外研社会抽查印刷厂原材料和生产进程,实行进程管理。
印刷厂需要加强对员工的培训,让每位1线员工真正了解绿色印刷工艺标准和操作流程,把人为因素酿成的不合格情况的概率降落为零集体土地强拆后怎么办。马宝玲深入体会到,工艺标准和操作流程能够深入人心,要靠印刷厂和出版社密切配合。在生产中,员工为赶进度或对原辅材料供货企业不了解,都有可能造成产品质量不合格。因此,马宝玲建议印刷企业加强绿色印刷原辅材料采购和使用的管理,1线员工要对环保型原辅材料非常了解,采购人员要对供货企业的认证情况进行定期复核。
印刷是生产图书的最后1个环节,相当重要的是原辅材料,它是绿色印刷产品质量的基础。河北省保定市中画美凯印刷有限公司董事长郝吉库告知记者,原辅材料的管控是对印企的1大考验。这1点得到了张亦的认同,他根据质检经验说:原辅材料在绿色印刷产品生产中是最关键的。如果企业对原辅材料把关不严,即使生产进程依照工艺操作流程去做,产品仍很有可能不合格。张亦也认为,图书印刷周期长短、工艺设计繁简与质量有很大关系,这需要出版社公道安排。